——专业简介——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专业是在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围绕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服务于重庆市“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规划,面向汽车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发展需求、重庆制造强镇建设需求、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依托于重庆市双高A类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群重点打造的本科专业。
●职业面向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汽车制造业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汽车整车制造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开发、试制试验、生产技术等工作。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工程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能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的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等中高端产品生产,提供智能网联汽车设计、试验、标定等中高端服务,能够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生产技术中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具备合格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汽车整车制造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具备从事智能网联汽车设计、标定的基本能力,能够理解、撰写有效报告和设计文档、进行有效的介绍;
具备设计和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实验的能力,能够通过采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对智能网联汽车设计、试验、标定环节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和身心素质,能在生产、设计、研发和管理过程中自觉重视健康、安全、环境、社会、文化、法律等因素。
●主要专业课程、实习实验与职业证书
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智能车程序设计基础;单片机技术原理与应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金工实习等。
专业核心课程:汽车设计、智能传感器应用开发与测试、汽车线控底盘应用开发与测试、新能源汽车概论、车载网络及通信技术、智能车开发与调试、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汽车整车制造技术、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制造工艺技术等。
实习实验: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电子电路制作、智能车开发与测试、汽车产品创新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创新设计等实训。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汽车制造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应用。
●深造接续硕士研究生专业举例
车辆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
——培养特色——
●德技并修育英才,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彰显
基于“德技并修”育人理念,首创“4+3+N”一体化育人模式。构建汽车产业“岗•证”体系,建有基于职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立项全国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专业。对接X证书,实施“平台+模块”课程模式,参与制定X证书标准,立项省级现场工程师项目及现代学徒制项目。
●产学研用成体系,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持续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家级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实现生产、学习、科研、实践应用一体并进。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融合标定等关键技术研究,校企联合开发汽车制造教学装备,承担横向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参与制定国家技术标准,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四环四驱创模式,国际办学水平高质发展
构建项目主体、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产教联动“四环”项目维度,贯通走出去、引进来、内循环、新升级“四驱”动态驱力。开展海外研修,打造国际双师团队,以重庆市政府奖学金丝路项目为载体,扎实开展泰国、菲律宾、南非、德国、马来西亚留学项目,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深化国际合作项目。
——专业优势——
●全国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专业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生产线实训基地“长安汽车校企实训基地”;
重庆市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
重庆市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3D打印与工业设计技术培训中心”;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重庆市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重庆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集训基地。
●全国实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团队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全国技术能手3名;
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7人;
90%以上教师具有相关行业从业经验;
担任国家、省部级物联网竞赛裁判40余人次。
●建设成果丰硕的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专业
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
全国技术能手2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
国家规划教材4项;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年均获国家级竞赛奖20余项,省部级奖50余项;
制定国家标准3项;
省部级纵向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
企业横向科技服务项目50余项,到账经费600余万;
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培训5000余人次;
高水平论文(SCI/EI/北大核心等)30余篇;
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主要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