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非遗之韵,传民族之魂
为探寻神秘浓厚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欣荣。2021年7月14日,智能制造与汽车“三下乡”调研实践团来到了重庆市荣昌区安陶小镇,通过参观、学习、体验去深入了解荣昌三宝之一“荣昌陶”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重庆荣昌陶与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安陶小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其前身为“安富镇”,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距今301年。志愿者们通过参观安陶小镇,了解到中国陶文化与荣昌陶的文化历史与发展。在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制作一些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物品。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最开始,陶器只是人们用泥土捏成型后,用火烧制而成的。后来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已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已取得了一定经验,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到达了1100°C,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那时出现的一些陶器,器型庄重,文饰精美,堪称艺术精品。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以及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
安陶小镇内的陶宝古街是由整个下街子改建成的,店面建筑按照原巴渝古建筑风貌修复。为了更好的学习陶文化,志愿者们来到了荣昌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给志愿者讲述制作陶器的工艺流程,分为“拉坯、修坯、烧窑、刻画”。随后在一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指导下,志愿者亲身体验了制陶工艺中的“拉坯”环节。体验结束后,我们邀请老艺人对体验者拉坯出来的陶泥做点评,他表示:“大多数人在拉坯的过程中,形状就已经瘫坏了,作为一个初学者能做到这样一个程度是很不错的。”志愿者也说出了自身的感受:“这个陶泥在转台上转动加工时,与我们在校学习的机床金属切削加工知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深切体验到加工过程中一些因素对加工产品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加工杯沿时,因手颤动一直修不出想要的效果,当看到老师傅在修坯的过程中用刀具进行加工时手部是非常平稳的状态没有任何的抖动,可见得老师傅手艺的高超。”
通过参观、体验学习,志愿者们体会到荣昌陶不仅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作为智汽学子更应该践行工匠精神、筑梦技能强国,传承、发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建党百年之际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征程。